2020年6月28日星期日下午,bwin必赢“风云英华”学术讲座第三十期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孙建奇研究员为公司师生做报告分享。孙建奇研究员主要从事中高纬气候系统变化、短期气候预测及极端气候等研究。此次报告的题目为《中高纬系统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研究》。
东亚冬季气候变异过程复杂,气候异常对该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认识东亚冬季气候的变异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报告主要从中高纬气候系统的影响入手,介绍了近期关于东亚冬季气候变异机制研究的新进展。目前东亚冬季气候的预测水平相当有限,主要原因是变化规律认识不足、预测信息捕捉不够。孙建奇研究员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其研究进展:冬季气候变化特征(降水和急流)、中高纬新的预测信息(积雪和海温)、中高纬系统对ENSO与东亚关系的影响。
首先,孙建奇研究员指出我国冬季降水的变化特征:我国西部冬季降水的影响因子与东部影响因子不同,不同的年代际有不同的影响因子。急流的纬向位置变化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当急流偏东时,主要影响我国北部,主要受中高纬气候系统的影响;当急流偏西时,主要影响我国南部,主要受热带气候系统的影响。冬季气温的EOF模态分为两个模态,一种是一致性变化,另一种是以北纬60度为界,呈反向变化。冬季气温的EOF模态与积雪的相关性好,说明用积雪因子预报效果好,前期积雪的异常可以预报后期气温。欧亚积雪对冬季降水也有影响,冬季降水与11月积雪SCI相关性高,环流型相似,并且11月至12月欧洲东部积雪具有较好的持续性。东欧地区11月的积雪异常可以用来预报我国北方地区的降水。孙建奇研究员又介绍了北太平洋海温对东亚季风的影响。报告中研究用CAM5模式,分为两个实验方案:参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两者变化一致。南太平洋海温对冬季降水也有影响,秋季南太平洋海温三极子模态和海温异常从秋到冬的持续性使得局地环流、波活动通量的异常,从南太平洋向南印度洋传播,激发东半球的经向遥相关波列,产生东亚地区北侧气旋和南侧反气旋,从而使得东亚冬季降水北多、南少。在最后,孙建奇研究员又介绍了两类ENSO与东亚气候的关系及中高纬系统的影响,其中EPENSO的影响更为显著。
孙建奇研究员的精彩报告得到了公司师生的热烈响应,在线上学院师生积极提问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