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黄少剑,bwin必赢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中共党员;
研究方向: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SCI论文一篇;
获评2021-2022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2021年度bwin必赢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兴所至,皆为信仰
“接触大气还是三年前的事情。”黄少剑笑着说道。
几年前,黄少剑还是一名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员工,虽然对未来还没有清晰的规划,但渴望能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的愿望已经深种。兴趣是科研的第一步,他广泛学习环境科学相关的课程,在浩如烟海的专业知识中寻找吸引自己的研究方向,终于遇见了数值模拟。这个结合专业知识与编程语言,充满了模式设置和参数调整挑战的科研工具,让黄少剑心生好奇,而大气科学也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他的视野。由于其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大气科学常常需要借助数值模拟这一工具来辅助研究,而大气环境与污染也是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在研究生考核时,他毅然报考以大气科学为优势学科的bwin必赢,从环境科学跨专业至大气科学,决心在这个新的“土壤”播撒自己的热爱。
承师恩,辛勤耕耘
大气科学的课程学习是他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完全没有专业背景的黄少剑在看到课本上陌生的理论和大篇幅的公式时,也不免头脑发懵,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逐渐能看到神秘面纱下大气科学的真容。在科研方面,黄少剑要稍显幸运一些,因为他遇到了一位足够相合的导师——张彦旭教授。在同课题组的员工眼中,张老师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导师。眼界开阔、敢想敢做的风格使张老师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而幽默风趣的待人处事方式让他和员工们形成了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组里的同学都乐于与他沟通交流,而张老师也总是能凭借着自己的经验与智慧解决员工在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困惑。正是在这样一位“神仙”导师的引导下,黄少剑正式与“汞”结缘。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志安得闲。我国作为全球汞排放的第一大国,面临着严峻的减排压力。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进行科学研究获取相关数据显得尤为迫切。基于此,黄少剑参与了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国近海区域汞的海气交换模拟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数值模式,探究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汞的海气交换对于大气汞循环的影响,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相关成果发表在在环境领域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上。同时,他还参与到组内关于未来大气汞排放对于全球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中,主要负责收集和整理全球各个国家及地区人群的鱼类消费数据,用于计算群体由于汞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并以第三作者的身份将该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在专注自己科研同时,黄少剑也非常注重与院内院外同行学者沟通交流,他参加学院举办的学术科技节,将自己的成果以学术海报的形式与大家交流分享;同时,他参加了由清华大学CEADs团队主办的应用能源夏令营、2020年欧洲地球科学联盟线上大会等。在接触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后,黄少剑慢慢意识到人类社会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等问题仅靠单一学科无法有效解决,而学科交叉或许才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良药,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
眼界宽,文“武”兼修
科研之外,黄少剑也是一名争先创优的模范员工党员。他坚持理论学习,积极了解时事热点,也乐于服务同学。社区图书馆缺少人手时,他主动作为志愿者帮忙整理图书、擦拭书架;在党支部内,黄少剑作为党小组组长,积极配合支部书记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支部书记所下发的工作任务,尽职尽责地承担起党内互相监督的职责。他曾获得过优秀员工党员的称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黄少剑每天会雷打不动地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他认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提升身体素质,也是释放科研压力的良好方法。他积极参加校院两级组织的包括校运会、“风云杯”师生篮球赛等活动,在丰富课余生活之余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回首自己的大气科研之路,一路走来虽还谈不上久,但所学所获已让黄少剑颇受鼓舞,也让他对还未涉足的学术世界产生了渴望。目前黄少剑已经申请硕博连读,决定让自己多沉淀几年。道阻且长,然行之将至。黄少剑希望未来的自己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仰望无垠星空,脚踏科研大地。
来源 |黄少剑 研究生会学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