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宏副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0-11-09浏览次数:3440



 2020116日上午,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的马占宏副教授以腾讯会议的形式,线上为公司作了题为“台风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中尺度过程研究”的精彩报告。

马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台风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基础知识,即海洋中的上翻与上涌过程,与海表面的感热与潜热通量的重要性讨论。海气相互作用是影响台风发生发展最为重要的物理过程之一,台风的强度和结构变化对海洋下垫面的状态十分敏感;与此同时,台风的近地层强风场会造成海表面状态发生剧烈改变。马老师紧接着从洋面焓通量、海洋冷尾流、海洋中尺度涡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工作。对于洋面焓通量,研究发现内核焓通量对台风增强起主导作用,外核焓通量则抑制台风强度,其中洋面感热通量相对于潜热通量,对热带气旋强度贡献效率很低,非绝热加热的径向梯度对热带气旋强度起主要贡献。对于海洋冷尾流,他发现冷尾流可使台风强度削弱、尺度减小,同时造成台风右后方上方的洋面焓通量减少,形成局地大气云和降水的负距平。对于海洋中尺度涡,研究发现超过90%的热带气旋在生命史中经历过中尺度涡,冷涡的影响相对于暖涡更显著,常与冷尾流配合,使得热带气旋快速减弱,恢复期间冷却向左侧传播;且使径向气压梯度力减小,从而使入流角度减小。

接下来,马老师分析了有关于海洋冷暖涡对台风边界层的影响对比,以及它们与台风冷尾流的影响的区别。结果发现,冷涡和冷尾流的作用相似,都是增加大气稳定度,从而抑制了台风中相应区域的降水。总体来看,冷涡对台风边界层的影响程度要比暖涡大得多,这是由于冷涡中混合层的厚度很低,冷水上翻引起的冷尾流更强所导致。有关于冷涡上方的台风边界层入流速度矢量更加偏向于台风中心的问题,马老师认为这个现象是冷涡处大气边界层中气压梯度力更小导致的,而不是其他研究中所指出的,湍流强度减弱导致的摩擦降低所导致的。

最后,马老师和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主要是围绕海洋感热通量对台风的影响与冷尾流对边界层风场的影响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




  • bwin必赢仙林校区大气科学楼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