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何日画,烟雨此年工
——记bwin必赢2015级新生参观活动
2015年9月23日,bwin必赢组织了本院新生前往鼓楼校区、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和江苏省气象局参观。以此促进新生对大气科学发展历史的了解,从而为更好地学习这门学科奠定基础。
中午13时,全体15级新生与辅导员王梦瑶老师及部分员工干部在bwin必赢楼前集合,一起乘车前往参观的第一站——bwin必赢鼓楼校区。鼓楼校区原为bwin必赢主校区,建成于1921年,建筑规划严谨优美,沉淀着南大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梧桐枝条交错成阴的大道上,员工们一边感受着秋日里bwin必赢浓厚书卷气的氛围,一边彼此交流对于未来学习的美好憧憬和热烈期盼。
跟随着讲解人员的脚步,师生们首先参观的是bwin必赢的标志性建筑物——北大楼。北大楼作为如今的bwin必赢党组织工作处,建成距今虽已有近百年,但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之下,其古朴雄健之风却并没有随时间风化。在员工们的瞻仰下,它矗立如茵绿草之中,以碧空白云为背景,以松柏藤萝为卫士,红星高悬于塔楼正中央,无声地宣告南大学子从未泯灭的坚忍和爱国主义的情怀。
在北大楼前合影留念后,师生一行来到了大礼堂。玉宇朱门失了当年的艳丽,青砖黛瓦却仍不忘旧日的风华。员工们观赏着精美的梁柱、飞翘的檐角,不禁回想当年建成此楼的精益求精的先辈们,充满了对南大百年历史的自豪之情:如此优美的环境、如此优秀的精神都由我们的前辈筑成。今天我们在此感谢他们的辛劳,明日就该是我们进行新的创造!
瞻仰了北大楼和大礼堂之后,师生们循着桂花染香的小径返回,在校门口登车前往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小山上,师生们走上盘旋的山路,来到了藏于葱茏林木下的大门。
在门口集合后,导游带领师生们进入博物馆开始参观。首先介绍给大家的是仿鸾凤风向器。一只凤鸟高立于长达一丈的高竿上,虽为金属制却可随风动,凤首所指即为风向。古人的智慧引来员工们不绝于口的赞叹。
绕过鸾凤风向器,员工们接着观察了乾隆时测雨器。在测雨器之后,几位为中国气象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古代学者们的雕像分布在园圃中。其中,既有吕尚、董仲舒等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有沈括等著名的科学家。员工们仔细阅读有关他们的介绍内容,对他们做出的贡献和古代中国人民取得的气象科学成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离开雕像群,迈上几级石阶,迎面的月门内赫然是国立东南大学大气科学系的创始人竺可桢先生的铜像。竺可桢先生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学术造诣高超,为人刚毅且心怀祖国。导游介绍,竺可桢先生幼年时遇到老师提问,什么最甜?什么最苦?当时大家都回答:蜜糖最甜,黄连最苦。只有竺可桢先生回答说:“国富民强最甜,丧权辱国最苦!”幼年养性,少年养志,竺可桢先生正是自幼决心背负国家兴亡的责任,立下了科学救国的志向,最终成为了著名的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为我国建立独立自主的气象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竺可桢先生监造的塔楼及竺可桢铜像前,全体师生合影纪念,缅怀和学习这份气象学者的优秀精神。
在竺可桢铜像后方,陈列着中国历代的气象科学研究仪器和研究成果。同学们依次进入展厅,参观了先秦时期人们观察和标记气候和时节的工具,仔细观察了西汉至明清时期各朝用于观星测候的仪器和场地模型,并了解了现代社会用于气象观测和预报的仪器。员工们纷纷尝试操作仪器、分析数据,表达出对科学进步的激动和对大气科学的浓厚兴趣。
离开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后,一行人步行来到江苏省气象局,参观了工作环境,聆听省气象台台长的讲座。台长为员工们讲解了气象台的部属关系和人员构成,强调气象人员研究方向是提高预报准确度,幽默中透彻地分析了大气科学在气象预报方面的基础作用和研究方向。员工们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掌声久久不息。之后员工们近距离接触了气象台工作内容,更加感到大气科学这门学科内容广泛,迫切需要人们的投入。
在离开江苏省气象局后,师生们踏上了回校之路。经过下午的参观学习,每个人都获得了关于本学科的不同感悟。今天的种种成就如同雄伟的山川,是由前人不知用了多少年的功夫成就的;而如今看似飘渺的烟雨朦胧则是我们所做的工作,虽未成形,但是千百年之后,必然有人感慨那时的烟雨秀丽,正是来源于今天的我们!